|
1951年底交战双方已意识到谁也无力打败对方,打下去于谁都不利,就开始了停战谈判。然而,谈判主要卡壳在战俘遣返问题上。中国坚持要“全部遣返”,美国坚持要“部分遣返”,结果边打边谈耗了近3年。图为1951年12月,板门店,联合国军代表离开双方举行谈判的帐篷。
|
|
|
进入1953年,由于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和斯大林逝世,国际政治气候发生变化,继续打下去变得前景叵测,交战双方除了韩国以外,均希望尽快达成停火协议。图为1953年4月26日,数千名韩国民众在汉城总统府前举行集会,反对将造成南北分裂的停战协议,并要求将战争进行到底,直到半岛完全统一。
|
|
|
中国终于放弃战俘“全部遣返”条件,双方达成停战意愿。1953年7月20日,板门店,中朝双方正紧张搭建用于《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的大厅,旁边是之前会谈时简陋的美国军用帐篷。由于李承晚和韩国国会执意“单独北进统一”,韩国并未出席最后的协定签字仪式。
|
|
|
签字大厅为竹木结构,中朝方面彻夜赶工,到7月23日已经初具规模。
|
|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最终在板门店签署,由于双方都收到“韩国将以武力破坏协定签署”的警告,为确保万无一失,本应到场签字的的3人(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均未出席,他们分别在平壤、开城和汶山签署了停战协议。图为签字大厅外,由中朝和联合国军士兵组织的混合卫兵在执勤。
|
|
|
1953年7月27日,朝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右侧)与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左侧)在《朝鲜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现场没有寒暄,没有握手,没有讲话,签字后双方代表便离场而去。
|
|
|
1953年7月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开城签署停战协议。
|
|
|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当天下午1时于汶山帐篷里,在朝鲜《停战协定》及临时补充协议上签字。
|
|
|
同日在平壤,朝鲜人民军金日成元帅《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
|
|
|
《朝鲜停战协定》共5条、63款,以朝文、中文、英文3种文字签署,各文本同样有效。
|
|
|
韩国鲜战争纪念馆保存的《朝鲜停战协定副本》,上面可以看到金日成、彭德怀、克拉克、南日和哈利逊的签名。
|
|
|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保存的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文本。上面有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签名,同样没有韩国方面的签字。
|
|
|
《朝鲜停战协定》首先划定“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及“三八线”,规定双方以停火线为基础各自后退2公里,建立非军事区,任何军人或平民非经允许不得进入。图为1953年7月30日,联合国军设置非军事区的标志牌。
|
|
|
《朝鲜停战协定》涉及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战俘的安排,其中志愿军战俘的命运迥异。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共俘获21000多名志愿军战俘,大部分关押在巨济岛战俘营。在战俘处理问题上,中国主张“全部遣返”而联合国军则主张“自愿遣返”。图为1952年3月,巨济岛战俘营,一些亲共的战俘坚持要求遣返回中国大陆,举行多次抗议示威。
|
|
|
停战协议事实接受上了的“自愿遣返”原则,被遣返回国的志愿军战俘共三批7110人。图为1953年10月,志愿军战俘通过板门店步行桥时,将美国发给他们的衣服、鞋袜全脱下来丢到桥下,赤着身子只穿一条短裤。然而,这些克服各种磨难回到大陆的志愿军战俘,大多受到政治审查,在随后的历次运动中,许多人被开除党籍军籍,扣上右派叛徒的帽子,直到文革结束才得以平反。
|
|
|
前往台湾的志愿军战俘共两批14342人,这些战俘在台湾被称为“反共义士”受到隆重的欢迎,政府甚至还划出“义士村”供他们居住,还将1月23日定为“自由日”进行纪念。
|
|
|
停战协定暂时终止了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但双方都付出沉重代价。据统计,朝鲜战争期间仅志愿军就阵亡共183108人,而美军则阵亡36570人。图为1953年6月,在韩国境内阵亡的志愿军战士。
|
|
|
美国和韩国方面在朝鲜战争停战之后,一直进行阵亡士兵遗骸的挖掘工作。中国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重视阵亡士兵遗骸的收寻工作。图为1997年1月,一具在韩国境内发现的志愿军遗骸经板门店移交给中方。
|
|
|
18万余志愿军将士除少部分安葬在中国和朝鲜的烈士陵园,大部分分散葬在朝鲜半岛各地。在朝韩非军事区附近的坡州,有一片被称作“敌军墓地”的陵园,埋葬着545具朝鲜战争时期牺牲在韩国境内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战士遗骸。今年6月底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时向刘延东副总理提议,送还其中的360具中国军人遗骸。
|
|
|
三八线两侧的朝韩非军事区宽约4公里、长约248公里,是当今戒备最为森严的边界。两名韩军士兵在38线附近巡逻,铁丝网另一侧的则是一群野鸟的天堂。
|
|
|
这条军事分界线将朝鲜半岛分成南北两半,把一个民族隔绝了近60年,与“柏林墙”一起被视为冷战时期的象征。图为2010年2月,在非军事区韩国一侧的坡州,韩国民众在春节之际祭拜远在朝鲜的亲人。
|
|
|
朝鲜著名的停战协定签订现场宣传画,画中竟然没有一个中国人。
|
|